媒体报道


新基建·领行者|鹏博士大数据:深耕稳做,多点开花

2020年11月30日 来源:CDCC


 自3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以来,数据中心相关行业探讨“新基建”的热潮持续升温。我们认为,国内数据中心行业的精英们早已投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家在解读机遇、展望趋势的同时,也应该多观察行业领先客户和供应商的实践经验,更好的把握新型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

 有鉴于此,E企研究院联合中国数据中心行业标准组织CDCC,发起“新基建·领行者”系列访谈,访谈对象定位在“引领行业的先行者”。

 访谈系列中第一部分聚焦基础设施领域,由领先数据中心行业的客户和供应商等企业的高层领导出面,接受CDCC特邀E企研究院数据中心分析师张广彬(狒哥)专访,分享数据中心新基建实践之路以及对行业发展的期待。

 “新基建·领行者”系列访谈请来的第二位嘉宾是:鹏博士大数据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潘栋先生。

c77dff0c7d2830365ad46474be82ff1.jpg

鹏博士大数据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潘栋先生

 鹏博士大数据是国内头部的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具备从咨询、设计、建设、运维到销售的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运营能力,以及长达20年的数据中心运营经验。通过集聚云、网、边、端一体化能力,鹏博士大数据提供从IaaS、PaaS到SaaS的云计算全场景服务。

新基建,三年见

 “新基建”政策的出台,让数据中心行业一夜出圈,成为2020年的绝对热点。站在包括鹏博士大数据在内的头部第三方IDC公司的角度,潘栋认为新基建对于数据中心行业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不过在个别领域也需要注意风险。国家现在比较支持数据中心的建设,从项目的招商引资开始,政府层面到发改委能耗、供电局配套的电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首先,有利之处主要体现在供给侧,譬如数据中心的建设量变大,设备(如柴发、UPS)供应商和建筑商业绩也会迎来增长。

 不过,由于数据中心的赛道并不宽阔,因此会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如果从鹏博士大数据在1999年建设的惠普机房算起,过去20年里真正留存下来从事数据中心行业的公司,全国只有不足100家。但随着近两年政府敞开大门欢迎投资,增加了土地和电力资源的供给,各种资金蜂拥而上,结果使得竞争的激烈程度大幅提升。

 潘栋表示,数据中心是一个长线投资的项目,需要优秀的管理、技术、销售及运维人才。但很多新晋厂商并不具备这些资源,自然也就很难争取到客户的信任。在残酷的竞争之后,很有可能面临出局的风险。因此,对于淘金路上这一批比较早的选手,长跑才刚刚开始,第一阶段考核是未来的三年,看新建机房、运营机房、销售数据、EBITA、收入、财务报表……三年后如果还能够比较健康的活着,能够持续为合作伙伴、为自己为客户提供服务,就是相对有战斗力的公司。

 “真正的机会,在三年以后。”

鹏博士大数据亦庄云数据中心.jpg

鹏博士大数据亦庄数据中心外景

多元化 强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剧烈的格局变动下,未来三年乃至十年,大多数第三方IDC公司都要先解决生存问题,再谈发展。

 鹏博士大数据的生存之道可以归纳为两个“多元化”,经营模式的多元化,客户来源的多元化。

 潘栋表示,鹏博士大数据在2010年左右就发力大规模布局数据中心,包括北京的亦庄、酒仙桥,深圳的南山,以及上海、成都、武汉的机房都是在那一时期建设的。得益于多年经营,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具备比较全面的前中后台的管理能力。建设数据中心首先靠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从前期项目的流程管控,到设计建设、最后交付运营,再回归到销售,包括供配电、暖通、PUE的降低,主要的干扰因素都决定于人而不是硬件设备。

 鹏博士大数据的这种布局策略,主要还是因为对数据中心这个行业充满信心,为的是能够实现机遇来临时的“厚积薄发”。与此同时,我们还在运营模式方面进行深度探索,比如轻资产运营模式。潘栋说。

 2018年底相关战略制定完毕,到第一单落实只用了6个月左右,9月份已经成形。南京佳力图是鹏博士大数据的第二单,这主要是因为其合作意愿比较强,资源条件也比较丰厚,双方都希望能够有长达10~15年的合作,而不是简单的贸易或工程行为。

 在营收一端,规避风险的方式主要是客户多元化,鹏博士大数据的数据中心客户有上千家,没有单靠一家或少数几家头部客户。这种客户的多元化结构也要部分归功于长城宽带,当年中国90%的互联网公司是长宽的用户,从公网到内网带宽,于是干脆把机柜也放进来,逐渐发展为鹏博士大数据的数据中心用户。另外,客户种类的多元化,也能大大降低结构性风险。潘栋说。

鹏博士大数据酒仙桥数据中心.jpg

鹏博士大数据酒仙桥数据中心外景

这么近,那么远

 2019年鹏博士大数据用了一年的时间,运作了多个项目,遍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即以北京、上海、广州为核心,辐射范围大概在150公里内的区域。这些项目从选址到真正发力开展的时间只有一年,潘栋认为,在竞争这么激烈、复杂的环境下,鹏博士大数据第一阶段的运作还是比较成功的。

 在谈到关于数据中心建设重点考量的因素时,潘栋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他认为,虽然电力成本是数据中心成本支出的重头,但由于数据中心的最大特点是需求导向,布局重点也必须放在核心城市及其周边,或者是需求增长较快的新一线城市,以服务客户及满足其业务延伸。

 举例来说,北京地区云集了国内顶尖的云计算、互联网以及金融等热点行业客户。自然也是鹏博士大数据重点布局的地区。虽然2019年开始,北京市逐渐收紧了数据中心建设的政策,但是这里的需求依然有增无减。此时,作为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是竭尽全力提升数据中心的技术水平,降低能耗。其次是寻找下一个热点,比如与北京距离在40-100公里范围内的张北、怀来、廊坊等地。因为这些地区不仅土地和电力成本相对较低,同时距离上的优势也可以继续满足北京客户对计算力的需求。目前已经有很多头部IDC服务商和云计算公司在环京地区布局,未来必将形成新兴的数据中心产业带,并与北京形成众星拱月之势。

随风入液,循序渐进

 事实上,鹏博士大数据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也带来了不太一样的新“气”象。

 目前,鹏博士大数据已经对服务器的液冷方案展开研究,在酒仙桥和深圳机房搭建了冷板式液冷和浸没式液冷的实验环境,让运维人员实操上手,在实践中学习液冷系统出现故障时如何处理。潘栋认为,所有的技术只靠看书是不行的,特别对运维来说,实操有很大的必要性。他们对每类方案都选了四五家供应商的设备,经过长达8个月不间断的运转和学习,针对厂商提供的指标和实际测得的效果,6个月做一次考核,选择两类方案中排名第一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既了解了产品,也培养了人才。因为随后要对鹏博士大数据在全国的几百名运维人员进行培训,一款新产品的应用铺开,要让每一个暖通工程师都能扎实的掌握,都会操作,需要一定时间。

 据潘栋介绍,鹏博士大数据搭建的液冷环境,单机柜可以达到25KW、32KW乃至64KW,主要满足头部客户和有5G、AI应用的客户不断攀升的需求。人工智能领域广泛使用的GPU服务器功耗明显高于普通的x86服务器,以一台4KW计,一个机柜放5台,20KW的话供配电和暖通还都可以承受,再高就要考虑液冷方案了。随着AI、5G等应用的普及,以及国内上一波互联网数据中心采购中上架的服务器到了该大面积淘汰的时候,采用液冷方案的服务器未来会有较为显著的增长,鹏博士大数据要提前做好准备,迎接液冷时代的到来。

 除此之外,鹏博士大数据还在一些项目当中试点应用了间接蒸发冷却模块。总之,只要是对节能降耗有利的技术和解决方案,鹏博士大数据都会去深入研究并尝试。

冷站全貌.jpg

鹏博士大数据数据中心内部冷站全貌

深耕稳做,金光坦途

 事实上,在当今的商业市场,盲目投资过后的一地鸡毛,似乎已经成为了很多行业在早期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这不仅对于那些追风的企业不利,同时对于社会资源也是一种浪费。因此,就更突显出“深耕稳做”的重要性。经过此次采访,我们感受到,鹏博士大数据做为第三方IDC的头部企业,在20年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做到准确分析行业发展,不盲目投资,积极储备资源,锻炼人才团队,这种稳健的策略不仅体现了一种社会担当,同时也为自身在机遇来临时攒足了力量。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鹏博士大数据未来的发展道路,将会是一条金光坦途。